【中国经济园区发展成就巡礼】苏、黔对口合作稳步推进 苏州高新区精准扶贫项目落地铜仁

2024-02-20 江南体育平台

  【中国经济园区发展成就巡礼】苏、黔对口合作稳步推进 苏州高新区精准扶贫项目落地铜仁

  “每当去车站检查或者组织调度员学习的时候,看到咱们列车里中国品牌的标志,我就觉得特别荣幸。”任鑫...

  据巴基斯坦统计局(PBS)2月2日披露,2024财年(2023年7月至2024年6月)前7个月(2023年7月至2024年1月...

  在上海豫园体验中国传统技艺,在当地中学与中国同龄人相识相知,在复旦大学追寻中美交流的历史足迹……...

  【中国经济园区发展成就巡礼】苏、黔对口合作稳步推进 苏州高新区精准扶贫项目落地铜仁

  为集中展示近年来中国经济园区所取得的发展成就,中国经济网移动云平台“中经云端”策划推出“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中国经济园区发展成就巡礼”专题展播活动。记者将先后走进各产业领域的代表性园区,探求系列优秀园区可借鉴、推广的建设经验,为众多经济园区提供国家级宣传、亮相的交流平台,进一步助推各产业经济园区高质量发展。

  根据中央扶贫工作安排,自2013年明确了苏黔结对以后,在两省的全力支持下,江苏苏州与贵州铜仁结成对口扶贫协作。作为贵州脱贫攻坚的主战场,铜仁所辖10个板块曾经均为贫困县,为了打好这场帮扶脱贫的“攻坚战”,2014年以来,苏州10个区(市)分别与铜仁10个区(县)建立了“一对一”帮扶关系,如今,铜仁全市累计减少贫困人口76.71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4.78%降至4.4%,10个贫困区(县)中有6个已顺利“摘帽”。

  2019年9月11日至12日,贵州省党政代表团在江苏考察访问。12日下午,两省代表在苏州举行座谈会,交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情况,共商扶贫协作发展大计。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志刚在座谈会上发表讲话,他表示,江苏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在产业转型升级、改革开放创新、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势头强劲,创造了许多好经验好做法,很值得贵州深入学习借鉴。江苏省委省政府格外的重视帮扶贵州,投入力度持续加大,结对帮扶全面延伸,产业合作深入推动,帮扶干部作风扎实,扶贫协作成效显著,有力促进了贵州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

  2017年以来,江苏省、市、县三级帮扶铜仁财政资金10.4亿元,累计共建产业园区17个,带动28.7万余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增收致富。2018年8月,苏高新集团与食行生鲜在铜仁万山区建立“苏高新集团—食行生鲜生鲜供应链中心”项目,计划投资1.5亿元,项目将以铜仁为中心,辐射周边地区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生产,以此促进贫困人口自主脱贫。同时,构建起铜仁及周边县市农业生产基地与华东消费市场的常态化生鲜供应链通路,打造贵州菜园子和华东菜篮子链接的重要枢纽,以产业合作项目的落地,扎实推进脱贫攻坚,提升西部地区自我造血能力。

  食行生鲜于2012年在苏州高新区成立,是一家采用线上订购、线下社区智能冷柜自提模式的生鲜零售新业态企业。食行生鲜是长三角老百姓的菜篮子工程,独创性地推出C2B2F模式,“以销定采”,结合全程冷链物流体系,实现农产品由生产基地直供社区家庭,为老百姓提供新鲜、平价、安全的农副产品。目前,食行生鲜已在苏州、上海、无锡设立3395个社区站点,服务超300万户家庭。

  为支持企业做大做强,苏州高新区热情参加食行生鲜多轮融资,为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先后参与食行生鲜的B轮融资和C+轮融资,由高新区国资平台苏高新金控联合相关投资机构分别投入2000万元和2.5亿元。同时,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指示精神,积极做出响应东西部合作的国家战略,高新区不断推进这家在本区发展壮大的“独角兽”企业将服务延伸至西部地区。

  2017年起,食行生鲜通过全渠道可追溯农产品营销闭环,对口帮扶贵州,以线上“贵州特产馆”+线下社区智慧微菜场+线下惠民工程进社区的模式,全方位推进当地精准扶贫。当年,来自贵州遵义的10批次100多吨蔬菜通过食行生鲜进入千家万户;2018年3月,贵州铜仁滞销的高原香菇一夜之间走向长三角市民的餐桌;2019年9月,贵州遵义的6万斤密本南瓜抵达食行生鲜...食物在两地间的流动,既鼓了贵州人民的“钱袋子”,又丰富了长三角人民的“饭桌子”,实现了东西部扶贫协作共赢。

  2018年1月5日,食行生鲜 “扶贫馆”正式上线,通过精准扶贫体系,积极与贵州多地进行对口帮扶工作,通过自身“以销定产”的独特商业模式,反向推动贫穷的地方的农业产业化发展;通过综合分析需求指导农民种植,避免农民盲目种植农作物;通过大数据分析指导农民优化种植过程中菜品品种的选择;通过二维码标识,实现扶贫生鲜产品的食品安全溯源体系;通过“食行生鲜贵州特色馆”,帮助贵州优质农产品打开销路,提升农民收入,帮助当地建立品牌意识,同时,通过全程冷链运输,让用户直接吃到高原地区无污染优质新鲜农产品,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带动更多市民购买,形成蔬菜产业产销良性循环,从而真正构建精准扶贫的长效机制,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年多来,食行生鲜销售贵州的蔬菜、水果、粮油副食等50余款产品,扶贫销售额310万元,有效改善700多户贫困农户的家庭生活。一方面,食行生鲜充分的发挥自身“以销定产”的模式优势,反向推动贫穷的地方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另一方面,充分的发挥食行生鲜全程冷链平台资源及运营经验,通过建设标准化和冷链物流集散中心,促进贵州铜仁农产品流通的品牌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每当去车站检查或者组织调度员学习的时候,看到咱们列车里中国品牌的标志,我就觉得特别荣幸。”任鑫笑着对记者说。任鑫是巴基斯坦拉合尔轨道交通橙线项目的调度主任,主要负责巴方调度团队的培训教学和相关规章的更新。橙线是巴基斯坦第一条地铁,由中企承建,全长27公里,共设车站26座,2020年10月正式开通运营,是中巴经济走廊的早期收获项目之一。

  据巴基斯坦统计局(PBS)2月2日披露,2024财年(2023年7月至2024年6月)前7个月(2023年7月至2024年1月),巴基斯坦出口总额为177.7亿美元,同比增长12.22%;进口总额为300.1亿美元,同比下降16.26%;贸易逆差为122.44亿美元,同比下降38.8%。巴基斯坦商务部部长戈哈尔·埃贾兹(Gohar Ejaz)表示,巴基斯坦外贸的强劲表现体现了其正在稳步扩大国际贸易市场。同时,巴政府将继续采取一定的措施以促进出口、实现出口产品多元化并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在上海豫园体验中国传统技艺,在当地中学与中国同龄人相识相知,在复旦大学追寻中美交流的历史足迹……近日,美国马斯卡廷中学学生代表团一行24人在上海参加“体验上海·知行中国”2024年中美青少年联谊活动,实地感受中国的城市魅力和传统文化。

  “尔滨”冰雪文旅热度不减,“尔滨”的冰雕艺术家们也一刻不停忙着让作品在北欧“落地”。当“冰马俑”出现在挪威首都奥斯陆街头,当“寿星公”和“圣诞老人”相遇,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由中国文化和旅游部与中国驻挪威大使馆主办的“你好!中国”冰雕彩灯艺术展近日在挪威首都奥斯陆开幕,由哈尔滨艺术家制作的冰雕作品和来自四川自贡的彩灯闪亮登场。